6 月的沙特阿拉伯沙漠腹地,40℃的高温下,一片蓝色的光伏矩阵正将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 —— 这是中国能建总承包的中东最大光伏项目阿尔舒巴赫 2.6GW 电站。该项目不仅是沙特能源转型的里程碑,更折射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命题:当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在 2024 年底突破 14.5 亿千瓦、首次超越火电时,如何突破并网消纳、系统成本、同质化竞争等 “成长烦恼”?施耐德电气以 “敏捷创新 + 生态协同” 的双轮驱动模式,给出了从 “拼规模” 到 “创价值” 的转型答案。
在第十八届 SNEC 2025 展会上,新能源产业的转型信号清晰可见:从 “参数竞赛” 转向 “场景适配性”,从 “单一产品” 升级为 “数字化解决方案”。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魏嗣哲指出:“价值深耕需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,而敏捷创新是破局关键。”
以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为例,该项目将建筑、光伏、储能整合为直流微网,实现能源实时匹配,每年减少 577 吨碳排放,减碳率达 13%。这种场景化创新源于施耐德电气 “小步快跑” 的迭代策略:针对光伏、风电、储能等细分领域,推出 ECC 交流微网、光储超充系统等解决方案,更发布以 EasyPact CVS DC NE 直流断路器为核心的全域保护方案,适配高海拔、高寒等极端环境。例如为全球海拔最高风电工程(5200 米)提供的专用断路器,可在 – 40℃至 70℃温度区间稳定运行,满足极端场景下的技术需求。
新能源产业链的复杂性,促使企业走向生态合作。沙特阿尔舒巴赫项目背后,是 50 多家全球供应商的协同,施耐德电气作为升压站和集控中心解决方案服务商,凭借国际化标准和全球服务能力,成为中国企业 “出海同行者”。
在 SNEC 展会上,生态合作成为主旋律。施耐德电气与北京海博思创联合发布《全域保护:消除电池储能系统直流保护盲区》白皮书,整合双方技术优势,推动储能安全标准升级与系统降本。这种合作并非孤例 —— 双方此前已在精益生产、低碳咨询等领域展开联动,印证了 “未来竞争是生态体系较量” 的行业共识。
施耐德电气的双轮驱动,依托 “中国中心” 战略的深度布局。其在华研发投入年增长率超 18%,建成五大研发中心和 AI 实验室,2024 年落成的金山创新实验园区二期,更设立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。同时,研产销一体化的本地敏捷机制,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快速响应。
“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加码光伏、储能等领域布局,将创新转化为发展动能。” 魏嗣哲强调,施耐德电气正通过高密度创新机制,助力新能源产业实现价值跃迁,其路径不仅适用于中国市场,更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可复制范式。
厦门兴锐嘉主营
PLC、DCS、CPU模块、通信模块、输入/输出模块(AI/AO/DI/DO)、电源模块、可控硅模块、端子模块、PXI模块、伺服驱动、伺服电机、工业显示屏、工业键盘、控制器、编码器、调节器、传感器、I/0板、计数板、光纤接口板、采集卡、燃气轮机卡、FIM卡等自动化零配件。
销售经理:刘锦玉
电子邮件:sales1@xrjdcs.com 丨电话/微信:15359273791